運用四大行動方案 加速醫療器材產業轉型升級與國際化
- 發布日期:2018-08-22
- 更新日期:2018-09-25
作者:楊志清副局長
行政院賴清德院長於本(107)年6月5日赴新北市參訪雃博股份有限公司,並召開醫療器材產業交流座談會,會中表示此行希望聽取產業想法,期透過政府與業界密切合作,與產業攜手共同解決產業發展的問題,使醫療器材產業升級,提升競爭力。
賴院長指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相關業者約有1,090家,就業人口4萬餘人,去(106)年營業額達新台幣1,463億元,產品60%外銷為主,對台灣就業市場和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將有助於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醫療器材專業產製重鎮目標之達成。
賴院長肯定雃博公司在醫療器材產業的成就,該公司產品不僅獲得台灣精品獎、國家磐石獎,也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醫療器材上市前申請(FDA 510k),是目前台灣首家第二級(class II)醫療器材公司,其產品除在台灣研發、製造外,也在歐美、東南亞、中東、非洲都有據點,行銷數十個國家,為立足台灣、布局全球的模範。
而本次會議共有14家醫療器材業者代表出席,茂勝醫療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暨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洪盛隆與多位醫療器材業者代表均表示政府應鼓勵國內醫療院所優先使用國產醫材,並協助國產醫材外銷拓展,及加強投資醫療器材產業,加速法規審查,以增加產業國際競爭力。
賴院長表示,政府非常重視醫療器材產業,針對醫療器材產業發展,政府已積極研擬促進措施,將生技醫藥產業放入「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中,並擬定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提出「完善生態體系、整合創新聚落、連結國際市場資源、推動特色重點產業」四大行動方案,建置台灣成為「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其內容包括:
第一,完善產業生態,從六個面向著手:人才培育、資金供給、法制環境建立、智慧財產權保護、資源妥善利用及議題選定。以法制環境建立而言,立法院已三讀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適度放寬高風險醫療器材的適用範圍,為經中央目的主管機關審定為第三等級醫療器材或須經臨床試驗始得核准之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均適用,鼓勵業者投資研發高風險醫療器材,同時亦修正「藥事法」及「科學技術基本法」,完善產業發展法制基礎。另國發會有法規調適平台可針對法規鬆綁,做跨部會協調。
其次,相關部會完整串連台灣醫療、生技及醫材等園區,例如北部南港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新竹生醫園區、南部特色生技聚落等,營業額也逐年增長。如高雄路竹園區特色發展是牙材,竹科生醫園區特色發展是生技醫療,生醫資訊中心正在規劃,在中科為智慧機械等。
第三,串連國際資源,政府提供併購基金或聯貸,協助台灣業者可以跟國際有潛力的小型藥物、醫材、通路等公司併購,進一步串連國際級的資源持續發展。
第四,發展特色聚落,目前衛福部正在研擬精準醫療相關法案,讓台灣的生技業或醫療界可以往精準醫療方向發展;其次,發展國際級特色診所聚落或醫材園區聚落。另因應AI相關研發成果投入產業應用時產生之法規障礙或管理層面問題,衛生福利部刻正委託辦理「人工智慧、行動大數據於醫療產業發展促進研究計畫」,本計畫係針對國內外相關產業現況及法規發展進行調查,並將於下半年度辦理產學專家座談會,蒐集業界意見。
賴院長進一步指出,有關「產業創新條例」的修正案,讓員工認股額度內可享有緩課,提供企業攬才、留才之誘因。行政院也針對五缺問題,提出解決方式,並彈性鬆綁勞動體制及法規,以鼓勵國內醫療器材產業的投資及發展。其中五缺部分,缺地將以「媒合、前瞻、修法、輔導」等四大面向著手,至111年釋出1,442公頃,短期至少604公頃用地,立即滿足廠商設廠需求。缺水以產業穩定供水,打造良好的產業投資環境為目標,增加供水能力、提高用水效率、增加支援能力與降低缺水風險。缺電以非核家園、空污改善及穩定供電為主軸,多元創能增加供給、積極節能全民參與,靈活調度智慧儲能。缺人(工)則以留才、攬才、育才及媒合就業,開發勞動力、改善低薪,創造友善職場與產學雙贏,縮短學用落差等措施補足人力。
賴院長指出,2017年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營業額為新台幣1,463億元,對台灣經濟發展更是功不可没,有鑒於國際競爭激烈,政府希望完善台灣產業環境,在業界努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合作,讓產業持續發展。
- 聯絡單位:秘書室服務科
- 聯絡人:劉小姐
- 聯絡電話:02-27541255 #3442
- 聯絡單位Email:gyliu@moeaidb.gov.tw